8月25日-8月26日,智能制造学院“电类”三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分别在学院大会议室和敏行楼A209举行研讨会,针对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和“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展开深入研讨。会议邀请了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花为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李强副研究员,江苏省光谱成像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何伟基副研究员以及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德国机电一体化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的主席、AHK-上海机电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张宏杰副教授四位专家出席。会议由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温宏愿主持,“电类”专业所有教师参加。我院崔骥副院长莅临研讨会并作出重要指示。
8月25日上午,会议在学院大会议室举行。在听取了三个专业相关责任人关于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以及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和编制过程的简要介绍后,四位专家首先表示了肯定和赞赏,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开始献言献策:花为教授对电机、电力电子类课程的授课内容,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前景以及支持该行业的必要课程设置进行了解读;何伟基副研究员从“本一”、“本三”院校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强调了我院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建议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有更详实的表述;李强副研究员结合自己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和教学工作经验,从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电气自动化类课程内容的衔接与取舍、以及电气类专业方向的设置等角度做了说明,同时建议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及尽快实现PLC实验室的升级,并在规划中细化;张宏杰副教授从实验室建设、校企共融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方法以及德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等角度为我院“电类”专业提出了大量的建议,他特别指出,应用型本科建设必须走校企共融之路,必须将企业培养或培训内容嵌入教学计划。
随后,专程到会的崔骥副院长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学院最近两年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刘院长的带领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学院二次创业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参与到专业建设之中。每个教师要针对自己的岗位要求,认真思考,紧跟学院发展的步伐。专业发展、人人有责;攻坚克难、人人有份。他希望在研讨论证中,教师要全员参与,人人思考,共同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建言献策,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8月25日下午,各位教师结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以及对专业的理解,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规划中的疑惑和四位专家展开了进一步研讨。
8月26日,会议在敏行楼A209继续展开,“电类”各专业教师按照学院的要求,认真举行“说课”活动。大家针对主讲课程的内容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处地位、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课程大纲的修订,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及应该承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任务进行了分析讨论。讨论会气氛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充分领会学院相关文件精神,主动思考,紧跟学校发展步伐,为专业转型发展尽职尽责,同时重新审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并积极改进不足,为实现“重新上岗”、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积极努力。做积极主动依照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使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同时对考核方式的改革也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