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日上午在文理楼811会议室,山东大学孙頔教授和熊胜林教授应邀来我院,分别做了题为“纳米银簇合成、结构及组装机理”和“碳基介观尺度组装结构的精准制备与储能”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蓝月亮料免资料大全院长艾仕云教授主持。化学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
孙頔教授介绍了在功能配(簇)合物的设计、合成,组装机理及光电性质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在合成方法学的探索、结构调变机制、组装机理、构效关系阐明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人工合成第一例哥德堡银笼,并首次实现各向异性纳米银簇结构的合成、引入无机配体实现银纳米颗粒的合成、建立了大尺寸银纳米簇的共晶合成法和金属团簇刺激诱导反应合成策略。
熊胜林教授以能量存储为导向,在无机介观尺度组装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学、精准合成与储能及器件方面开展了系列基础应用研究。基于新型结构导向模板的合成策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碳基介观尺度组装结构体系,通过对结构的精准调控,优化和提升了其储锂、储钠、储钾及锂硫等电池性能,有望推动下一代储能系统的发展。
报告受到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在场师生踊跃提问,与孙教授和熊教授积极互动。本次报告加深了化学学院师生尤其是青年老师与国内同行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校化学学科向国际更高水平发展,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
孙頔,出生于1983年, 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年度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2011年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博连读,师从郑兰荪院士。2011年7月加盟山东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独立开展科研工作。2014年晋升副教授,2017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高核金属团簇的设计合成、结构、组装机理与性质; 2)功能晶体材料。在合成方法学的探索、结构调变机制、组装机理、构效关系阐明及功能分子作为纳米能源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论文被国内外学术同行在国际刊物上引用近5000次。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如Proc. Natl. Acad. Sci. USA,Nature Comm.,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Chem. Sci.,Chem. Commun.,Chem. Eur. J.,Inorg. Chem.,J. Mater. Chem. A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优秀青年基金各一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特别资助项目各一项。
熊胜林,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分别于2001和2007年在安徽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随后在中国科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7月起就职于山东大学。主要从事无机能源材料化学基础应用研究。在以能量存储为导向的无机介观尺度组装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学、精准合成与储能及器件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J. Mater. Chem. A等刊物发表SCI论文50篇。所有论文被引8100余次,18篇ESI高被引,H指数52。2017年1月起担任《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2018年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和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019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和Clarivate Analytics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供稿:徐静 范海